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勋古诗词
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标签: 宋词三百首 哀叹 边塞 写景 生活《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
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注释
饮马歌:词牌名。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
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这里是泛指塞外。
塞烽:塞上烽火。
岁华:年华。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赏析
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
这首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创作背景
靖康末年(1127),作者随徽钦二帝北迁,行至燕山遁归,绍兴中又奉命使金,对北方的情况比较了解。这首词的曲子原在金占区流传,作者据以填词并题名为《饮马歌》,虽非自撰腔,但配以歌词则属首创。
-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_《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赏析_古词
-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赏析
- 夹竹桃花·咏题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勋古诗词
-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豳古诗词
- 陇头歌辞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大德歌·春原文、翻译及赏析_关汉卿古诗词
-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饮马歌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原文、翻译及赏析_贺铸古诗词
-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_冯延巳古诗词
- 仙人篇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植古诗词
- 美女篇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植古诗词
- 伤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叡古诗词
- 怨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植古诗词
-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植古诗词
- 沧浪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鸡鸣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匈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古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陇头歌辞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