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巧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49:16阅读:0次
黄琬巧对
原文
黄琬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阅读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
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3.①
4.如初升的弯月。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注解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以:凭借。
⑤奇:特别。
⑥如:像
⑦为:担任
⑧爱:喜爱
⑨应:回答
⑩奇:认为与众不同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原文
黄琬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阅读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
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3.①
4.如初升的弯月。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注解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以:凭借。
⑤奇:特别。
⑥如:像
⑦为:担任
⑧爱:喜爱
⑨应:回答
⑩奇:认为与众不同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猜你喜欢
- 《黄琬巧对》原文及译文赏析
- 文言文《黄琬巧对》阅读
- 文言文阅读《黄琬巧对》翻译及解析
- 黄琬巧对注音版 黄琬巧对文言文拼音版
- 《杨亿巧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黄琬巧对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黄琬巧对文言文启示
- 黄琬巧对文言文翻译
- 《解琬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黄琬巧对
- 汪琬《传是楼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牧竖巧逮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良马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汪琬《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解琬传》“解琬,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 《黄琬列传》“黄琬,字子琰。东汉黄琼孙也”文言文阅读及试题
- 《黄鲁直敬重苏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解缙敏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袁枚《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方孝孺《蚊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