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郑燮·潍县署②中画竹呈年伯③包大中丞括》注释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04:44阅读:0次
郑燮·潍县①署②中画竹呈年伯③包大中丞括
衙斋④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⑤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①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
②署:办理公务的机关。这里指县衙。
③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亲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括,即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大,表尊敬。
④衙斋:县衙的书房。
⑤吾曹:我辈,我们。
赏析
郑燮(xiè)(公元1693年—公元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中进士,此时他已四十四岁,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山东大饥。他开仓赈济,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后因为民请赈,得罪大吏,乞疾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与袁枚相唱和。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任山东潍县知县期间所作。诗人静卧书房,窗外传来萧萧风竹,犹如民间百姓的疾苦之声。作为基层下官,这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牵动着诗人的心。诗人是题画,可分明又是借笔抒怀,他笔下之竹已不再是普通的翠竹,而是诗人自己。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的疾苦,这是因为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系着苍生。几笔竹叶,四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思想、浓浓情意。诗人爱民如子,不惧恶豪劣绅,开仓赈贷,救灾济民,深得百姓爱戴。“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成为千古佳话。
猜你喜欢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注释与赏析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原文、翻译及赏析_郑燮郑板桥古诗词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赏析
- 古诗《郑燮·竹石》诗词注释与赏析
-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清)郑燮
-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清)郑燮
-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原文、翻译及赏析_郑燮郑板桥古诗词
- 画竹题记二则(清)郑燮
- 画竹题记二则(清)郑燮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
- 《道情·郑燮》原文与赏析
- 《沁园春·郑燮》原文与赏析
- 《自遣·郑燮》原文与赏析
-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
- 《脆蛇·郑燮》原文与赏析
- 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_郑燮郑板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