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征人怨》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字中庸。中唐河东人,柳宗元同族。他和弟弟柳中行,都在诗文方面有名。大历年间中进士,官至洪府户曹。与卢纶、李端为诗友。现今存诗十三首。
征人怨
【原文】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做伴。三月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鉴赏】
该诗是流传颇广的边塞诗,表达了征人久戍不归、思乡情切所生的怨情。
前两句中使用了两个叠词,“岁岁”、“朝朝”写出了戍边时间之长、征战的频繁。“金河复玉关”写出了辗转征战的地域之多,“马策与刀环”说明几乎每日都有征战,以致达到马不卸鞍、人不解甲的境地,把征战生活的单调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战士在边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征战,转战于不同的战场,奔波劳顿。
第三句写得颇为凄凉,“三春白雪”原本是很美好的事物,然而终究逃脱不了归青冢的命运。“青冢”是西汉时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唯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诗人用“归”字,写出了归宿感,征人也许再也不能回到故乡,也许他们会终归坟墓,如王昭君一样长留塞外。
第四句力有千钧。黄河之水绵长,不停奔涌;暮春时节,想到中原,而眼前的却是黑山,就以“绕”字消除距离,想象黄河之水绕过黑山又继续向前流淌。最后一句虽是虚写,但其中的黑山与上句的白雪形成鲜明对照。在古诗中,有些作为地名的颜色名词虽不指颜色,却与诗中其他词语辉映,造成一种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感觉。此诗中最后两句就是典型,其中的“白雪”、“青冢”、“黄河”、“黑山”像浓重的色块,颜色明晰而深重,所占空间广大,造成一种视觉冲击,很有艺术感染力。
此诗写了一种悲壮的怨情,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 《征人怨》柳中庸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征人怨》柳中庸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柳中庸《征人怨》古诗翻译_征人怨赏析
- 征人怨 / 征怨原文_《征人怨 / 征怨》拼音注释和译文_征人怨 / 征怨赏析
- 征人怨(柳中庸)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征人怨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柳中庸
- 征人怨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柳中庸
- 征怨(柳中庸)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征人怨·柳淡》原文与赏析
- 《中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征人怨
-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杜荀鹤《春宫怨》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怨情原文_《怨情》拼音注释和译文
- 敬酬柳仆射征怨诗
-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征怨
- 《农臣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春怨原文_《春怨》拼音注释和译文_春怨赏析
- 长信怨原文_《长信怨》拼音注释和译文_长信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