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白·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注释与赏析
李白·塞下曲①·其一(五月天山雪)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②,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③。
【注释】
①《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③斩楼兰: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掠劫财物。大臣傅介子(甘肃庆阳西北人)主动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赏析
李白所作《塞下曲》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春天已过,可是天山依然是白雪皑皑,没有鸟语花香,只有丝丝寒气。诗人把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反映出来。一个“寒”字不仅写出了边塞的气候环境,也隐约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在边疆是看不到春天的,可是从这笛声中又仿佛听到了春的呼唤,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千里之外的内地。
作为律诗,通常应当是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两句作转合。而李白却从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不顾格律诗的羁绊,四句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真是别开生面。而诗从第五句开始,转写军人们的紧张生活,笔转意移,诗的意境由苍凉变为雄壮。守边将士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 李白《塞下曲》诗意解析鉴赏: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古诗《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李白·上李邕》注释与赏析
- 《塞下曲》李白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塞下曲》李白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古诗《李白·关山月》注释与赏析
- 古诗《李白·月下独酌》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卢纶·塞下曲·其二(林暗)》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崔护·五月水边柳》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李白·夜宿山寺》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李白·客中作》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李白·渡荆送别》诗词注释与赏析
- 塞下曲原文_《塞下曲》拼音注释和译文_塞下曲赏析
- 《塞下曲三首》原文注释与赏析
- 古诗《高启·咏梅·其一》注释与赏析
- 古诗《卢梅坡·雪梅》诗词注释与赏析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翻译、赏析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翻译、赏析
- 古诗《李白·望天门山》诗词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