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好古
李好古,字仲敏,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著有《碎锦词》。其词或对时事抒发感慨,或疾呼北伐抗金,词风激昂,感情真挚。
江城子
【原文】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 ① 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释】
①馘:古代战争中杀敌后割下敌人左耳以计战功。
【译文】
沙地上稀疏的浅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脚下的路迷茫而漫长,经历了多少兴盛和衰亡。昨夜波涛起伏,不断冲刷河岸。河边,累累白骨如霜。古往今来英雄豪杰都想建功立业,而今我只能空自感叹,有诉不完的悲伤。
我少年时就有降服投降匈奴的汉朝贼臣中行的志向,有在战场上杀敌的雄心壮志,甚至想像祖逖那样,中流击水、誓死报国,也曾为国难而泪满衣衫。想献上治国安平的计策,但无奈离朝廷遥远。只能怅然远望,匆匆走过这破败的扬州城。
【鉴赏】
南宋时金人数次南侵,攻入扬州。扬州在屡遭浩劫后繁华散尽,衰败至极。南宋词人对此多有感伤,并常赋之于词作之中。李好古的此篇《江城子》在写扬州今昔对比之余,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国破之因,呼吁人们保家卫国,这份胸襟和立意,卓然超群。更可贵的是,他强烈批判了朝廷用人不当,以致山河残破,这种批判精神值得敬佩。
本词虽寓情于景,但写景之句并不多。全词的景物只有平沙、浅草、天、路和波,但就这简单的几处景物,词人便写尽了如今扬州城的败落和荒芜。面对这样的场景,词人心绪难平,“洗岸”一句将词人此刻的无限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本词伤今、怀古的结合也很巧妙。扬州的荒凉是今,“千古英雄成底事”是古。今古对比,更显扬州今日的破败,同时也抒发了“古今兴亡多少事”的感叹。下片开头即写自己年少时的远大志向:想降服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学祖逖中流击楫……但如今只能“空怅望”,词人以自身之古今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现今的落寞和感伤。“欲上”一句化用贾谊《治安策》中的评论,暗示朝廷不纳忠言是国亡的根本原因。
全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读之令人深思。
-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好古古诗词
- 《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梅尧臣《苏幕遮·草》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李石《临江仙·佳人》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赏析
- 李重元《忆王孙·春词》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苏武慢·雁落平沙》原文注释与赏析
- 李处全《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虞世南《蝉》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贺知章《咏柳》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苏武慢·雁落平沙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苏武慢·雁落平沙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江城子·咏史原文_《江城子·咏史》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江城子·咏史赏析_古词
- 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
- 秋晚遥峰出,沙干细草平。
- 谢逸《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立处晚楼横短笛,望中春草接平沙。
- 小桥流水接平沙,何处行云不在家。
- 唐婉《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王绩《野望》原文、注释、译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