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苏幕遮·草》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祖籍宣州宣城(今属安徽),因宣城原叫宛陵,所以人们叫他梅宛陵。他靠先辈庇荫而做官,官至尚书部员外郎。他以诗名世,主张诗词服务于社会,而不应如“西昆体”那样凄婉晦涩、没有实质内容。他倡导朴实的文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宋代诗风的转变,很受陆游等人的支持。其文被辑为《宛陵集》。
苏幕遮·草
【原文】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 ① ,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
①窣地春袍:青色的长袍,其长及地。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黯,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鉴赏】
本词写草。词人通过对一个少年刚做官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神态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他后来对官场的厌倦和失望。
上片写少年初为官宦时的神采飞扬。前四句写芳草。起首两句描写大堤上碧草苍翠可人。“乱碧”两句总写全景,同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后面三句写这个人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以官服与草色的相同、相近来突出这个少年的英俊潇洒。
下片写少年为官以后的思绪。前两句由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的诗句化出,透露出词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家乡故人的思念。“落尽梨花”,以春色的渐渐远去暗写自己官场的失意。结尾两句写晚春景象,尽现忧伤落寞的情怀。
本词色彩绚丽,形象鲜活,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虽是写草,但全篇不着一个“草”字,而是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达到写作的目的,可谓生花妙笔。
- 梅尧臣《小村》古诗鉴赏
- 梅尧臣《览翠亭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苏幕遮·露堤平 / 苏幕遮·草原文、翻译及赏析_梅尧臣古诗词
- 梅尧臣
- 梅尧臣《田家语》古诗鉴赏
- 古诗《梅尧臣·小村》注释与赏析
- 梅尧臣的故事
- 古诗《梅尧臣·陶者》注释与赏析
- 古诗《梅尧臣·鲁山山行》注释与赏析
- 古诗《梅尧臣·岸贫》诗词注释与赏析
- 苏幕遮·怀旧原文_《苏幕遮·怀旧》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苏幕遮·怀旧赏析_古词
- 梅尧臣《梅花》全诗赏析
- 《尧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梅尧臣《田家语》全诗赏析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赏析
- 千家诗《梅尧臣·陶 者》题解与鉴赏
- 苏幕遮·燎沉香原文_《苏幕遮·燎沉香》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苏幕遮·燎沉香赏析_古词
- 千家诗《梅尧臣·鲁山山行》题解与鉴赏
-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_梅尧臣古诗词
- 陶者原文、翻译及赏析_梅尧臣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