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佚名·敕勒歌》注释与赏析
佚名·敕勒歌
敕勒川①,阴山②下。
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④牛羊。
【注释】
①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在汉代时称为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称狄历、敕勒,到隋朝时称作铁勒。因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
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漠南一带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公元87年,丁零联合其他部落打败了匈奴后,一部分丁零人南迁。汉末魏晋时,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迁,这样,富饶的漠南地区成为敕勒人游牧的地区。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见:通“现”。
赏析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东魏开国皇帝高欢的部将斛律金作于公元546年。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过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请出军中老将要他用歌声来激励军旅的士气,唱出了这首北魏将士们非常喜爱的敕勒歌。歌声让将士们个个饱含热泪,军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
此诗开头以寥寥几字就展示出以阴山为背景的茫茫草原,然后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使宽阔的草原更加壮阔雄伟。阴山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发脉后,主干向东至云中一带(今呼和浩特及大同左右),分出一支,巍巍南向,直抵今晋西南石楼、隰县一带。山围多河流、湖泊、川谷,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
正是这样丰茂的牧场才淹没了远处的牛羊。于是,画面由静转动。阵风吹过,牛羊忽隐忽现。一下令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苍天也为之生色。诗中一个“吹”、一个“低”令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 敕勒歌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敕勒歌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敕勒歌》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 《北朝民歌敕勒歌》注释、翻译、赏析
- 敕勒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
-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北朝民歌《敕勒歌》草原诗作
- 敕勒川,阴山下。
- 古诗《刘邦·大风歌》诗词注释与赏析
- 古诗《子夜四时歌·秋歌》诗词注释与赏析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翻译赏析
- 古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词注释与赏析
- 明日歌古诗翻译_注释_赏析
- 明日歌古诗翻译_注释_赏析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乐府《敕勒歌》翻译赏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选一)》古诗注释与赏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原文注释与赏析
- 古诗《杜甫·野老》注释与赏析
- 古诗《韩愈·春雪》注释与赏析
- 杜甫《登高》古诗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