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为政用典名句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关键在于落实》等文中引用
■解读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副对联,批评不抓落实的时弊,强调“为政贵在行”的理念。战国时期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留下虚谈废务、空谈误国的历史教训。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带领人民夺取新胜利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对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严字打头、实字打底,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一个“实”贯穿为官用权的各个方面,认为能否以实而治,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需要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避免徒陈空文、浮光掠影。
■原典
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
——﹝清﹞唐甄《潜书·权实》
■释义
《潜书》为清初思想家唐甄(1630—1704年)所著,作者自称积三十年而成。唐甄自言:“不忧世之不我知,而忧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郁结于中,不可以已,发而为言。”文体仿先秦诸子,初名《衡书》,意在权衡天下;然作者因连蹇不遇,遂改为《潜书》,意为潜而待用。
唐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名成功的实践者。他在山西长子县做知县时,为了动员百姓种桑养蚕,不但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而且带头示范。结果一纸文书通告未发,就在三旬之内种桑80余万株。他的成功经验,便是“为政贵在行”。唐甄认为,文书通告只是“藉以通言语,备遗忘耳,奚足恃乎”,故而提出:“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实,就是实干,踏踏实实做事。唐甄认为,为政最重要的是付出实际行动,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反之,百姓就不得安宁。唐甄的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官场中公文泛滥、有令不行的弊端提出的,并非一概否定发布文告推行政令的作用。他认为,如果只管发文,不问落实,其结果只能是“百职不修,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公文告示贴满大街小巷也形如空文。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用典名句
- 以治天下
-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立德用典名句
-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为政用典名句
-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为政用典名句
-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任贤用典名句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信念用典名句
- 以危为安,以乱为治成语组词
-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为政用典名句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信念用典名句
- 以虫治虫文言文注音版 以虫治虫拼音版
-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下用典名句
- 以虫治虫文言文翻译注释 以虫治虫文言文启示
-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为政用典名句
-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为政用典名句
-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为政用典名句
- 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
-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用典名句
-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敬民用典名句
-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修身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