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信念用典名句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一事当前,有什么选择、会怎么行动,取决于如何认识这件事。而理想信念,就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的视角看待人生,看待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信念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对于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回答不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就容易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精神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引用的这句话所说,理想信念,就像石头的坚硬、丹砂的赤红,是共产党人根本的属性。焦裕禄兰考治沙,杨善洲荒山播绿,为什么能不顾身体病痛、不怕条件艰苦?正是因为有着理想信念的支撑。党中央反复强调补好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正是要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原典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诚廉》
■释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石头可被打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质地;丹砂可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颜色。硬度和颜色分别是石头、丹砂的本性所具有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可以任意择取变更的。洁身自好的豪杰义士,其名节也像“石坚”“丹赤”一样无法玷污。
《吕氏春秋》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父亲去世后,他们因不愿互相伤害均放弃王位。二人听说周文王仁德,便前去投奔。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崇尚计谋,借助贿赂,倚仗武力,维持威势。他们认为周德已经衰微,誓死不做周的子民,去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那里。
《伯夷列传》置于《史记》七十列传之首,亦有太史公对气节的极度推崇、赞美之意。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翻译、赏析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翻译、赏析
- 可一而不可再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全诗赏析
-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可一而不可再成语组词
- 大节不可夺成语组词
-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成语组词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成语组词
-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
- 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不可坏也。
- 而不可为者。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修身用典名句
-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为政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