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笃行用典名句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宏伟的楼宇,也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再广阔的海洋,也是涓滴不息汇成的。放眼今日之中国,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改善社会民生,抑或是建设法治国家,都有一个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过程,等不得也急不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爬坡迈坎、攻坚克难,最是考验决心与耐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前进,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只求短平快的功利、大干快上的盲目,下一番苦功真功才会有新突破。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则大事可为、大业可成。
■原典
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曰:“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曰:“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释义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是《东周列国志》中齐相管仲建议齐桓公广纳人才以成霸业时打的比方。意思是说,大厦的建成,不能只靠一棵树的木材;大海的润泽,也不是仅凭一条河流的归聚。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将“大海之润”化用为“大海之阔”。
与“大厦”之语相类,西汉王褒在《四子讲德论》中说:“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将“一木之材”扩大为“一丘之木”。北宋苏轼在《谢兼侍读表》中则强调“一木”的重要性:“大厦既构,尚求一木之支。”与“大海”之语相似,《荀子·劝学》亦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大厦需众材,海润要百川,事成集众谋,学成采百家。所以北宋慧南禅师说:“圣贤之学,非造次可成,须在积累。”学会积累,方能成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劝学用典名句
- 夫火非隆寒之物,乐非增哀之具也
-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笃行用典名句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用典名句
-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
-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立德用典名句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 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 水调歌头.朱子英贫困思家不已,赋此慰之,非调之也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笃行用典名句
- 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
-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成语组词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