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笃行用典名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在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表明国家间的和睦友好,“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在法国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用这句话阐释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而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句话用来说明基层工作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钟爱这句话,正是因为其中充满了大与小、多与少、成与始的辩证思考。在阐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可能有大发展、成大事业。正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一筐土一筐土地搬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就总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原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释义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老子“大生于小”的思想对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产生了影响。在《荀子·劝学》中,荀子提出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观点。但与老子不同的是,荀子据此提出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积极进取的主张,与老子顺应自然的“无为”“无执”思想大异其趣。相同的前提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反映了儒道之间既相互取益又相互抵牾的复杂关系。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成语组词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劝学用典名句
- 《一勤天下无难事》笃行用典名句
-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笃行用典名句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笃行用典名句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笃行用典名句
-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笃行用典名句
- “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笃行用典名句
-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任贤用典名句
-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笃行用典名句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用典名句
-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精选之笃行篇(带翻译和出处)
-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为政用典名句
-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任贤用典名句
-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 送君于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