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笃行用典名句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之江新语·不兴伪事兴务实》等文中引用
■解读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古往今来,凡事兴于实,败于虚。成就人世间的一切梦想,又有哪一个能离得了实干?战国赵括纸上谈兵,让40万将士惨遭活埋;盛唐三朝宰相姚崇,临终前总结为政经验,只言及“崇实充实”四个字。南北朝时期,南朝士大夫与世沉浮、虚谈废务、崇尚清谈、向往玄学、不尚实干,结果使南朝偏安一隅长达数百年,留下了深沉的历史之思。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只会纸上谈兵而不知行合一,热衷虚谈废务而不求真务实,追求形式主义而不脚踏实地,结果只能是大政方针落空、政策措施变味。习近平同志一直很推崇的一句话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推出八项规定并“反四风”,到亲自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矛头所指,无一不是“虚言”“浮术”“华名”和“伪事”;风气所倡,也正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这是一个务实为政的新境界。
■原典
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东汉﹞荀悦《申鉴·俗嫌》
■释义
《申鉴》是东汉末年思想家荀悦的政治、哲学论著。《后汉书》本传说,荀悦志在匡辅汉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用,乃作《申鉴》”。意在重申历史经验教训,以供皇帝借鉴。全书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五篇。其中《俗嫌》主要批评世俗盛行的卜筮、禁忌、祈请、神仙方术、谶纬等迷信。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是对“在上者”即统治者的劝告。意思是,不接受虚妄的言论,不信从虚浮的技艺,不采用华而不实的名称,不兴作伪诈的事业。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将四个否定副词和动词联合使用,组成了整齐的排比句式,说明统治者应采取的正确立场,态度坚定,毫不含糊。荀悦进而提出人君治理国家应当“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认为说话必须产生实际效果,方法必须要有标准和法则,名声必须与事实相符,做事必须有结果来证实。以此杜绝“虚言”“浮术”“华名”和“伪事”。
- 《一勤天下无难事》笃行用典名句
-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笃行用典名句
-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笃行用典名句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劝学用典名句
- 《腹有诗书气自华》劝学用典名句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笃行用典名句
-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笃行用典名句
-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立德用典名句
- 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
- 名高不俟召,收采献君门。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修身用典名句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
- 王业与霸功,浮伪日以宣。
-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笃行用典名句
-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立德用典名句
-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敬民用典名句
-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为政用典名句
- 难见囊中术,人间有岁华。
- 小生不敢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