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各个国家都找到了自己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各个地区在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方面也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这是全人类积累下来的财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可以为未来世界提供很好的镜鉴。不过也要看到,世间万物,变动不居;历史长河,不舍昼夜。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已经过去了,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才能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讲话中还指出,亚洲历来具有自我变革的活力,勇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让亚洲的变革和世界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正可以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原典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西汉﹞桓宽《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释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出自桓宽的《盐铁论》,并将原文中的“随世而制”化用为“随事而制”。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西汉政府召开了盐铁会议。后桓宽根据盐铁会议的记录推衍整理成《盐铁论》六十篇。该书记述了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贤良文学人士,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问题展开的辩论。这次会议,废除了当时的全国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制度,结束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管制政策;同时在思想上终止了汉初儒法合流,重新恢复了先秦孔孟思想的传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是贤良文学人士的政治主张。其中的“知”,通“智”。意思是,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这句话强调了“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与时俱进,积极地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反对因循守旧。需要指出的是,因桓宽偏向儒家思想,故赞同贤良文学人士的主张,对法家代表人物桑弘羊等多有贬抑之词,不能保持客观立场。但《盐铁论》仍不失为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天下用典名句
-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立德用典名句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用典名句
-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天下用典名句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用典名句
- 《一勤天下无难事》笃行用典名句
- 《公生明,廉生威》廉政用典名句
- 君制变
-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为政用典名句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劝学用典名句
- “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劝学用典名句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自愧湮沈者,随轩未有因。
-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为政用典名句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劝学用典名句
-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廉政用典名句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劝学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