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廉政用典名句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小病早医,无病早防。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就是要突出“源头治理”的重要作用,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当然,末端治理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沉疴痼疾,更应加大打击力度,但是如果不注重源头防护,就会让不良习惯演变成不良作风,进而演变成贪污腐败,不仅需要花费更大的治理成本,而且难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末端治理就只能治标不治本,陷入“越反越腐”的怪圈。因此,无论是改进作风,还是反对腐败,习近平同志都强调“加强源头治理”,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党员干部的角度来看,选择入党、担任公职,都曾志存高远、壮怀激烈。当腐败机会猝然临之,相信多数人都能明辨是非,但正是日常的小问题逐渐磨损着理想信念的棱角,如同温水煮青蛙。因此,党员干部更应慎独慎微,保住小节,才能不失大节。
■原典
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释义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是东汉太常丁鸿写给汉和帝奏疏中的话。微:细小,指事物的开端。末:指事物的终结。意思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这句话告诫我们,小节易制,大错难救,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衰亡的过程,从事情的量变开始阶段就入手矫正,才不会酿成不可救药的质变后果。
据《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记载,丁鸿是东汉时期的名儒,对经书颇为通晓。时值东汉和帝继承皇位,朝政大权却把持在窦太后手中。同时窦太后的兄长窦宪官居大将军,窦氏一族独揽军政大权。丁鸿不满于窦太后专权,决心为国除害。几年后,发生日食。丁鸿上书皇帝,指出此为不祥征兆,痛陈窦氏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现状。汉和帝于是撤掉窦宪的官职,窦氏一族倒台。在奏疏中,丁鸿还说:“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劝说皇帝整顿国政,在事态萌芽时就加以防范,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廉政用典名句
- 《公生明,廉生威》廉政用典名句
-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廉政用典名句
-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政用典名句
-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修身用典名句
-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廉政用典名句
-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笃行用典名句
-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劝学用典名句
-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为政用典名句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
-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造句五则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劝学用典名句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笃行用典名句
-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为政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