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劝学用典名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古今中外,读书治学最终成大器者,大多十分注重结交学友。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诗时,经常邀请名士同床共读,油灯的烟把蚊帐顶熏得漆黑。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实就是强调学习应该注重交流碰撞。其实,对个人而言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同样是这样。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这句古语,说明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党校,学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领域,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知识积累、经验构成、个人经历和政治阅历都不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良好环境。再比如,谈到世界文明时,他认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希腊文明到埃及文明、两河文明,从亚洲文明、非洲文明到美洲文明,中国应该以学习借鉴的态度,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原典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春秋至秦汉﹞《礼记·学记》
■释义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为《礼记》中的一篇。
《学记》这段话阐述了“教之所由废”即教学失败的六种原因。分别为:问题发生之后再设法禁止,则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而没有效果(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即使再勤奋刻苦也难以奏效;教学杂乱无章不能循序渐进,则学生学习会陷入混乱而难见成效;独自冥思苦想而没有学友间的相互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亵慢同学,就会违背师教;亵慢师教,就会荒废学业(燕:亵。辟:譬喻,为教学方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成语“孤陋寡闻”即源于此。一个人学习,不接触外部世界,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向他人学习,察纳雅言,才能获得更多知识,弥补自身缺憾。
- 孤陋寡闻造句八则
- 孤陋寡闻成语组词
- 孤陋寡闻成语组词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劝学用典名句
- 《腹有诗书气自华》劝学用典名句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劝学用典名句
- 《论语·学而》--贫而无谄 译文翻译
-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天下用典名句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劝学用典名句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劝学用典名句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劝学用典名句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劝学用典名句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用典名句
- 独学
-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廉政用典名句
-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 友或劝学佛作诗谢之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修身用典名句
-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为政用典名句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