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创新用典名句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表达出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在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时代“好老师”描摹的集体肖像中,“要有扎实学识”是重要内容。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如果缺少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三尺讲台,传递的是知识,流动的是文化,学生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在信息时代,知识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更新换代,教师如果不注重更新知识体系,就难免知识老化、能力僵化、思想钝化,就难以担负起“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责任。现代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更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格品行的涵养,教师更应该视野开阔、博采众长。正所谓“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原典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
■释义
《庄子·逍遥游》中的这段话通过一系列的比喻,道出了做好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首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意思是,水积蓄得不够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接着庄子又用了两组形象的比喻阐明这个道理:在庭堂的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放一根小草便可当作船,而放上一个杯子就粘住不动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缘故。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则无力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无阻碍地飞往南海。
对此,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老子也有相似的表述。《老子》第三十九章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告诫人们要能“处下”“居后”“谦卑”,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用典名句
-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立德用典名句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修身用典名句
-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用典名句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用典名句
-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笃行用典名句
-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立德用典名句
-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意思翻译、赏析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意思翻译、赏析
-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全诗赏析
-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为政用典名句
-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天下用典名句
- 《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修身用典名句
-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修身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