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修身用典名句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自省意识,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尚书》中的这句话,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原典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释义
上面这段话出自《尚书·伊训》。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去世后,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长孙太甲为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教导太甲。这段话当是史官记录的伊尹的言论。
伊尹教导太甲说:“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说:“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言:“与人当宽,自处当严。”可见,伊尹所言堪称嚆矢。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修身用典名句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修身用典名句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用典名句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修身用典名句
-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下用典名句
- 《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修身用典名句
-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廉政用典名句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修身用典名句
- 检方医故疾,挑荠备中餐。
-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修身用典名句
- 身闲偏好古,句冷不求奇。
-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立德用典名句
-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用典名句
- 《公生明,廉生威》廉政用典名句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天下用典名句
- 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 爱君修政若修身,鳏寡来归乳雉驯。
- 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