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翻译与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6 23:11:16阅读:0次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翻译与解读
大道废,有仁义01。智慧出,有大伪02。六亲不和,有孝慈03。国家昏乱,有忠臣04。
今 译
大道废弃,才提倡仁义。人有智慧,便产生诈伪。六亲不和,才有子孝父慈。国家黑暗混乱,才出现忠臣。
评 议
本章采用叙事手法,直陈其事,比较明白易晓。前六句,表现了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思想。最后两句,说明国家政治黑暗、社会秩序混乱,“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河上公说)。
老子所谓的“大道”,是指道家的治国修身思想。老子认为,由于“大道废”而不行,才出现了种种的社会弊端。这是老子对儒家提倡虚伪仁义所产生的“大伪”、“六亲不和”、“国家昏乱”的尖锐批判。
宋代治老学者林希逸,对此章的诠释和评议简明扼要,援引如下,供读者参考。
大道行,则仁义在其中;仁义之名立,道渐漓矣,故曰:“大道废,有仁义。”譬如智慧日出,而后天下之诈伪生。六亲不和,而后有孝慈之名。国家昏乱之时,而后有忠臣之名。此三句皆是譬喻,以发明上一句也。(《老子鬳斋口义》)
注释
01 “大道”两句:河上公曰:“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户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而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
02 智慧:现行王弼本作“慧智”,而王弼注曰:“智慧出,则大伪生也。”可见王弼原本亦为“智慧”,后人传抄则误作“慧智”。
03 六亲:王弼曰:“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吕氏春秋 · 论人篇》曰:“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六戚,即六亲。两句:谓六亲不和,便有孝子慈父出现。
04 昏乱:指国家黑暗,社会混乱。
河上公曰:“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廉,各自洁己不知贞。大道之世,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明,众星失光。”
猜你喜欢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福转化》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是谓玄德》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有之为利,无之为用》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大道惟恍惟惚》翻译与解读
- 《老子·第十八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翻译与解读
- 道德经第十八章注音版 道德经第十八章拼音版及译文
-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与之阿》翻译与解读
- 老子与《老子》国学经典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玄同》翻译与解读
-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