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词帮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 

牛李党争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3:24:28阅读:0

唐代宪宗至宣宗年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庶族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集团之间朋党之争,是唐初以来科举出身和门荫出身两派官僚长期激烈斗争的必然结果。元和三年(808)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皇浦湜在对策中指陈时弊,无所避忌,被主考官录取。当朝宰相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以为不利于己,遂贬逐考官,应试直言者久不调用。从此,拉开牛李党争之序幕。牛党成员以科举得官,故主张朝廷显官须由科举选拔。李党首领李德裕出身赵郡巨族,以门荫入仕,少时即不喜科试,耻与诸生同乡赋,认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而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不能熟悉朝廷礼仪。牛党对藩镇势力姑息迁就,于朝廷对藩镇用兵取阻挠和消极态度。李党则主张抑制之,在李德裕主持下,坚决平定了昭义镇的叛乱。文宗时,牛李两党激烈角逐,互有进退,牛党执政,尽排李党;李党上台则反其道而行之;两党共同执政则互相攻忤不已,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文宗曾慨叹:“去河北贼(指河北三镇)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宣宗即位后,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不次拔擢本党人物,牛僧孺被召还朝,将李党官僚贬逐殆尽,大中四年(850)李德裕死于崖州贬所,近四十年的两党斗争宣告结束。《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李德裕传》、卷一百七十二《牛僧孺传》、卷一百七十六《李宗闵传》记述了牛李党争之起因和始末。各家通史及隋唐断代史著作对此都有阐述。史学界于牛李党争向有不同意见,岑仲勉在《隋唐史》一书中认为牛李之李指李宗闵,“牛李”之初意为当时人指斥牛僧孺、李宗闵结党营私所用,而李德裕无党。乌廷玉在《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李德裕》(《唐史研究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文中亦认为李德裕并无朋党之见,其所以排斥牛僧孺和李宗闵,主要是由于个人之间的利害冲突而进行的打击报复。并且认为李德裕对当时极为突出的边防、藩镇、崇佛、宦官等问题上的态度和作为,是“永贞革新”的继续和发展,其改革的程度和效果,远远超过“二王八司马”的业绩。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Copyright © 2012-2025 诗词帮文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561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