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5 20:44:34阅读:0次
悲陈陶
杜甫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1],血作陈陶泽[2]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3],四万义军[4]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5],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1]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2]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3]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5]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十分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此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虽然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们的牺牲中,从沉默的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一种悲壮之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战斗。
诗的前四句渲染战败后肃穆沉重的氛围;后四句先写胡兵的骄横,后写长安人民对官军收复长安的渴望。全诗寓主观于客观,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种种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场面中,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一味地展示伤痕,而是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 悲陈陶
- 陈陶《陇西行》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悲陈陶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词
- 《陇西行》陈陶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陇西行》陈陶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和盛集陶《落叶》》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张问陶《瞿塘峡》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悲陈陶(杜甫)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陈仁锡《纪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陈叔宝《巫山高》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陶者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陶者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水调词·陈陶》原文与赏析
- 陈仁锡《剡溪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陈孚《鄂渚晚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陶侃留客》原文及译文赏析
- 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陈风·月出》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