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5 20:52:33阅读:0次
释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扣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作者简介 慧远(334—416年),东晋著名高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慧远早年学儒,博综六经,尤善老庄。晋穆帝永和十年(355年),二十一岁的慧远和弟弟惠持一起在太行恒山出家为僧,384年入庐山,居东林寺,在山三十余年,研治佛经,同时结交达官贵人、名流学者,弘扬佛学,对南方的佛教传播推动极大,后被唐代净土宗尊为初祖。慧远于佛学著作有《法性论》,于文学著作有《匡山集》,尤善山水诗文。
题解 慧远精通佛学的“般若性空之学”,在庐山东林寺传授佛法时,弟子信众如云,为便于徒众对佛法的理解和接受,其方法之一就是把东林寺周围的山水胜景信手拈来,使其与佛法理致“连类”,自然而然地介绍了自己的感悟和心怀。
简析 该诗首先可看作一首山水诗,前六句写自己眼中的庐山,从高岩、幽穴到清气、天籁,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物我两忘。继而自然往佛家的境界深入:天门可及,玄关大开,俗世的人和佛家的“至理”,实可由“悟”而通。而这个“悟”或由学问积累而水到渠成,或因生活经验而得到启发,或在游赏山水时触类旁通,总之是一种不期而然得之意外的“开悟”或“觉悟”,而这个体悟的途径比起孔子的“益者三友”更高超。该诗把描写山水自然与“悟道”之乐结合,平淡而有理趣。
猜你喜欢
- 庐山东林杂诗
- 慧远《游石门诗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杂诗原文_《杂诗》拼音注释和译文_杂诗赏析
- 山中杂诗原文_《山中杂诗》拼音注释和译文_山中杂诗赏析
- 《释盗遗布》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杂诗》原文注释与赏析
-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山中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山中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己亥杂诗·惠山秀气迎客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 《杂诗·南国有佳人》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 《杂诗·人生无根蒂》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 株林原文_《株林》拼音注释和译文_株林赏析
- 林纾《记云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