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出处】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译注】我也能似袁宏一样的吟咏,只是没有象谢将军那样的知音。
【全诗】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赏析】
这是李白夜泊牛渚,有感于谢尚和袁宏的历史佳话,自己怀才不遇的坷坎遭遇,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的一篇沉郁悲愤的诗作。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秋天月夜,舟泊牛渚,自然而然地想起同样秋月舟中,袁宏见知于谢尚的故事。诗人将寥廓空明的天宇和浩渺苍茫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渲染环境气氛。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揭示主题。同是牛渚之地,同样是这轮明月之下,袁宏吟诵自己作的咏史诗由于遇到谢尚而时来运转,但自己游西江,秋月依旧,那位奖掖人才的谢尚却再也见不到了,所以只能 “空忆谢将军”。颈联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 自己虽然亦能高咏,却不能像袁宏一样遇到知音,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只能是像这西江之水,付诸东流了。尾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时秋风萧瑟,两岸枫叶纷纷飘落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惆怅之情,不可名状。
本诗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即景生情,景中寓情,江上枫叶纷纷飘落的萧瑟画面,溶进了诗人多少的辛酸和感慨。全诗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从胸中自然流出,浑然流畅,妙句天成。此诗虽为五律,却不讲究律诗的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王士祯给了这首诗以极高评价,他说: “或问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 太白诗 ‘牛渚西江夜……枫叶落纷纷’,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器是也。”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律诗有彻首彻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并举此诗为例。其实,把它看为古体诗也许更恰当一些。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意思翻译及赏析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全诗意思及赏析
- 新诗试为重高咏,朝汉台前不可闻。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全诗赏析
-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全诗意思及赏析
-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翻译及赏析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全诗赏析
-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全诗意思及赏析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全诗意思及赏析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意思翻译及赏析
-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罗隐《登高咏菊尽(一作李山甫诗)》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