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意思翻译、赏析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春月》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注释
⑴香醪:美酒佳酿
⑵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参考赏析
简析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不禁离席,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时他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意思翻译、赏析
-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全诗赏析
-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砧声耳畔来,月色帘前晃,问离人断肠也不断肠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全诗意思及赏析
-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意思翻译、赏析
-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意思翻译、赏析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意思翻译及赏析
-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全诗意思及赏析
-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意思翻译、赏析
-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意思翻译、赏析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意思翻译、赏析
-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意思翻译、赏析
- 张泌《寄人》赏析: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意思翻译、赏析
-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意思翻译、赏析
-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