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蜀汉国力不强,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北伐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但这并非是平等的三份,尤其是蜀国,是三国当中最弱小的一个,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蜀汉基本上都比不上另外两个国家。不过,这些情况诸葛亮也都是非常了解的,然而尽管他很了解,却仍然坚持不懈的进行北伐,连年征战不是会使得蜀汉更加疲惫吗?为什么诸葛亮还是要做这样的选择,他如此不间断地进行北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走出川蜀剑指北方,一时间各个地区都慌了,就连魏明帝丢害怕关中地区失守,不得不亲自率兵镇守长安。但是可惜的是,蜀汉此次突然的出兵被大将张郃给击退,也正是因为张郃于街亭打败了马谡,使得街亭丢了,最终也是导致北伐大号局面瞬间落败。
就在6年以后,诸葛亮率兵最后一次亲征,但是司马懿却始终是坚守不出,最终是将诸葛亮给拖死了,而最终也导致了诸葛亮所发动的北伐通通失败。后来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一共出兵十余次北伐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蜀汉的国力仅仅只有一个州而已,和曹魏比起来差得太远,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等人为什么还一直主张北伐?答案如下。
总而言之,诸葛亮等人都对北伐如此的看重,也是一个无奈的举动,因为这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不同的压力积压而造成的。外部的压力就是川蜀仅仅只有益州这块地方,但是益州这个地方比较的疲敝,就在东吴收回了荆州以后,益州的形式非常不同乐观,而且此时的曹魏也不停的在北方对蜀汉施展一些压力,所以蜀汉只能用北伐战争来换取蜀汉的生存空间。而内部矛盾就是蜀汉地区的大家族已经开始对汉室不满意了,要是不能早点的完成北伐大业,那么蜀汉迟早有一天会在内部被瓦解掉。
可能有不少人都觉得,蜀汉政权里的内部矛盾完全就是杞人忧天,不过这残酷的现实就放在大家的面前,就在姜维北伐失败之后,司马昭命令18万大军伐蜀,而邓艾则是度过了川蜀的天险,直接是杀到了成都之外。就在打败了诸葛瞻父子之后,蜀汉明明还有决一死战的能力,但是当时益州的一些大家族却不干了,于是谯周便劝说刘禅开门投降算了,最后蜀汉也因此而灭亡。所以诸葛亮跟姜维心里都很清楚,只有不停的北伐,将蜀汉自身的内部给排除,蜀汉才能不被自己所瓦解。
最为关键的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来看,蜀汉确实是差了点,但是胜负却不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唯一能衡量的标准。不然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就不会败得如此之惨,刘秀也不可能打败王莽,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不过要是大家一门心思的去发展农业种植,那么在曹魏积蓄了一定的力量之后,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拿下益州。诸葛亮、姜维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会极力的主张北伐,并且一直到在找机会出击。
小编觉得,从诸葛亮这么多次的北伐经历来说,这北伐还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假如诸葛亮没死那么早,而是多活个几年的话,那么他的第5次北伐不一定就会遭遇失败,那么三国的局面可能就不同了。不知道大家是怎样认为的呢?
-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东吴为什么不配合蜀汉
- 东吴比蜀汉强大,陆逊为什么没有北伐
- 陈宫明知吕布名声不好,为什么还要跟着他
-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十九年,姜维才开始北伐
- 刘备死后暴露诸葛亮软肋 发动北伐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蜀汉?
- 蜀汉灭亡时大量官员被杀,为什么只有诸葛亮家人得到保护
-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写古典诗词
- 曹操死后,刘备为什么还要派人吊祭
- 明明写了不准过桥,大家为什么还要过去?
- 汉中之战,王平为什么要归降蜀汉
- 魏国为什么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
- 诸葛亮北伐注定失败?如果能给诸葛亮多几年时间呢?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他会不会对东吴下手
- 曹操很看重人才,为什么还要杀掉许攸?
- 姜维本是曹魏降将,为什么能独揽蜀汉的军权?
-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为什么没有经常北伐?
- 如果历史上诸葛亮没有北伐,蜀国会怎么样?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占领长安,后续他会怎么做
- 诸葛亮声望比刘备高,为什么拥立刘备不拥立诸葛亮?
- 小明知道试卷的答案,为什么还老是看同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