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原文_《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赏析_古词

正文拼音版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赏析
鉴赏
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篇幅不长,却多变化。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两”或作“里”,“里”是“量”的形误。六朝以后,“两”、“量”常常通用。风欲平,是说风力转弱。诗词展现的画面的趣味性。这在古典诗歌中用得较多,比如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舫动,唯见远树来。”庾肩吾诗句也有“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随园诗话》卷三引)。李白《望天门山》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句。这些都是描写一种疑动的境界。但,在曲子歌辞里却并不多见。而此篇写得又早,弥觉可贵。煞尾又说:“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兜底点破,未免失之过于直露。
这首词上片写启航、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行船所见。乍看起来仿佛纯在写景,只字未及船夫的心情。其实不然。诗贵含蓄。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载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刘勰语,“情在词外曰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借物达意,深文隐蔚,馀味曲包。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借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船夫愉悦的心情。押韵自由,“行”字韵重复又重复,却又非独木桥体,这是早期民间词的特点。
展开繁体
五兩竿頭風欲平,長風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表达什么?原文及赏析
-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浣溪沙·闺情原文_《浣溪沙·闺情》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闺情赏析_古词
- 西江潮欲平。
- 《浣溪沙·强欲加餐竟未佳》赏析
-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 五两银子在此
-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 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_古词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_《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赏析_古词
- 浣溪沙苏轼_苏轼浣溪沙词赏析
-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意思翻译及赏析
-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 浣溪沙.欲晓二首(其一)
- 《浣溪沙》秦观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原文_《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赏析_古词
-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_《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赏析_古词
-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原文_《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赏析_古词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