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_《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赏析_古词

正文拼音版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注释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斜控:斜斜地垂挂。控,下垂、弯曲貌。
⑶阑(lán):同“栏”,栏杆。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
⑷盈盈:谓仪态美好。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盈,与“赢”同,容貌之意。《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⑸薄妆浅黛(dài):指妆容淡雅。浅黛:谓眉画的浅淡。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译文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时词人正处于懵懂爱情的阶段。词人多愁善感,内心充满哀怨。一个淡妆美人,骑马从人前盈盈而过,引发了词人朦胧的爱慕之情。词人有感而发,作下此词。
展开鉴赏
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展开繁体
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鉤。倚闌無緒不能愁。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_《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赏析_古词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赏析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浣溪沙·闺情原文_《浣溪沙·闺情》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闺情赏析_古词
- 残阳
- 小楼
- 小楼夜雨
- 小楼春雨
- 小楼独酌
- 小楼联
-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_古词
- 浣溪沙苏轼_苏轼浣溪沙词赏析
- 浣溪沙(其一)舣舟洪江步下
- 饮子畏小楼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
- 《浣溪沙》秦观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原文_《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赏析_古词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原文_《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赏析_古词
-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原文_《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赏析_古词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