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原文_《已凉》拼音注释和译文_已凉赏析

《已凉》正文拼音版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已凉》注释
⑴绣帘:一作“翠帘”。
⑵猩血:一作“猩色”,猩红色。屏风:一种用来遮挡和做隔断的东西。画折枝:一作“画柘枝”,指图绘花卉草木。
⑶龙须: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这里指草席。
《已凉》译文
翠绿色的栏杆外绣帘儿低垂,猩红的屏风上画着草木花卉。
龙须草织成的席子铺上锦褥,天气已凉却还未到寒冷时候。
《已凉》赏析
鉴赏
诗歌,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其好处全在于艺术构思精巧,笔意含蓄。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间华丽精致的卧室。镜头由室外逐渐移向室内,透过门前的阑干、当门的帘幕、门内的屏风等一道道障碍,聚影在那张铺着龙须草席和织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间结构安排所显示出的这种“深而曲”的层次,分明告诉读者这是一位贵家少妇的金闺绣户。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读者视线的,是那斑驳陆离、秾艳夺目的色彩。翠绿的栏槛,猩红的画屏,门帘上的彩绣,被面的锦缎光泽,合组成一派旖旎温馨的气象,不仅增添了卧室的华贵势派,还为主人公的闺情绮思酝酿了合适的氛围。主人公始终未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绘着的折枝图,却不由得使人生发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的感叹。面对这幅画图,主人公不可能不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将大好青春同画中鲜花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思索,更何况而今又到了一年当中季节转换的时候。门前帘幕低垂,簟席上增加被褥,表明暑热已退,秋凉刚降。这样的时刻最容易勾起人们对光阴消逝的感触,在主人公的心灵上又将激起阵阵波澜。诗篇结尾用重笔点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时令变化,当然不会出于无意。配上床席、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图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的情怀,也就隐约可见了。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渲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味。这类命意曲折、用笔委婉的情诗,在唐人诗中还是不多见的。这首小诗之所以广为传诵,原因或在于此。无论从题材旨趣,还是从手法、风格上讲,这首小诗都开启了五代两宋闺情词缛丽婉约的先河。
展开《已凉》繁体
碧闌幹外繡簾垂,猩血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 已凉
- 已凉古诗原文及翻译_韩偓已凉赏析
- 凉思原文_《凉思》拼音注释和译文_凉思赏析
- 《已凉·韩偓》原文与赏析
- 《已凉》韩偓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已凉》韩偓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南吕初开律,金风已戒凉。
- 南宫初开律,金风已戒凉。
-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 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
- 已凉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韩偓
- 新凉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新凉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全诗赏析
- 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 《新凉》赏析
- 寇准《微凉》表达什么?《微凉》原文及赏析
- 《凉思》李商隐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凉思》李商隐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