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全诗赏析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tū yíng shè shā hū yán jiāng ,dú lǐng cán bīng qiān qí g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注释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参考资料: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赏析二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意思翻译、赏析
-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意思翻译、赏析
- 李白诗《从军行》赏析: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全诗赏析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全诗赏析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全诗赏析
-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全诗赏析
-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全诗赏析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诗赏析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赏析
-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全诗赏析
-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全诗赏析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全诗赏析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全诗赏析
-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全诗赏析
-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全诗赏析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