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全诗赏析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jìn lái pān shé kǔ ,yīng wéi bié lí du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
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参考资料:
万事慎,万士志编校.《近体诗苑》.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03:571-572
邓妍丽编.小学生阅读文库·中国古典文化精粹 唐诗 (注音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74
禹田编绘.《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 清荷卷》:同心出版社,2007.1:148
赏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聂恩彦. 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1978-01-31 :80
创作背景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参考资料:
聂恩彦. 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1978-01-31 :80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全诗赏析
- "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全诗赏析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全诗赏析
-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全诗赏析
-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全诗赏析
-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全诗赏析
-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全诗赏析
-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全诗赏析
-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全诗赏析
-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全诗赏析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全诗赏析
-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全诗赏析
-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全诗赏析
-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全诗赏析
-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全诗赏析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全诗赏析
-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全诗赏析
-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