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全诗赏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赏析
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
-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意思翻译、赏析
-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意思翻译、赏析
-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全诗赏析
-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全诗赏析
-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全诗赏析
-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全诗赏析
-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全诗赏析
-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全诗赏析
-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全诗赏析
-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全诗赏析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全诗赏析
-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全诗赏析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赏析
-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全诗赏析
- "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全诗赏析
-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全诗赏析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全诗赏析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全诗赏析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全诗赏析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