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全诗赏析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chéng shàng xié yáng huà jiǎo āi ,shěn yuán fēi fù jiù chí tái ,
shāng xīn qiáo xià chūn bō lǜ ,céng shì jīng hóng zhào yǐng lái 。
mèng duàn xiāng xiāo sì shí nián ,shěn yuán liǔ lǎo bú chuī mián 。
cǐ shēn háng zuò jī shān tǔ ,yóu diào yí zōng yī xuàn r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鉴赏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意思翻译、赏析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意思翻译、赏析
-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全诗赏析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全诗赏析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全诗赏析
- "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全诗赏析
-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全诗赏析
-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全诗赏析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全诗赏析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全诗赏析
-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全诗赏析
-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全诗赏析
- "草木行列,烟消日出"全诗赏析
-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全诗赏析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全诗赏析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全诗赏析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全诗赏析
-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全诗赏析
- "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全诗赏析
-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