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赏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
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nà tōng :n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翻译、赏析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翻译、赏析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意思及赏析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全诗赏析
-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全诗赏析
-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全诗赏析
-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全诗赏析
-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全诗赏析
- "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全诗赏析
-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全诗赏析
- "问别来、解相思否"全诗赏析
-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全诗赏析
-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全诗赏析
- "风为裳,水为佩"全诗赏析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赏析
-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全诗赏析
-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