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全诗赏析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sāi yuán kǔ hán fēng qì è ,guī lái miàn zhòu xū méi bān 。
xiān huáng zhào jiàn yán hé diàn ,yì lùn kāng kǎi tiān kāi yán 。
bàng shū yíng qiè bú fù biàn ,tuō shēn lái kàn jiāng nán shān 。
zhǎng jiāng gǔn gǔn jiāo lóng nù ,biǎn zhōu cǐ qù hé dāng hái ?
dà liáng chéng lǐ dìng xiàng jiàn ,yù chuān pò wū yīng shù j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这一段表明董生胸怀韬略,志气非同一般,而未遇时机;壮图未遂。“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天,指天子),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慨然脱身高隐,看山江南,暂且不问世事。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后,虽蒙召见,然而并未获得重用。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作者借以自比。玉川子卢仝一生没有得志,作者也累试不第。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意思翻译、赏析
-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意思翻译、赏析
-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全诗赏析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全诗赏析
-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全诗赏析
- "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全诗赏析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全诗赏析
-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全诗赏析
-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全诗赏析
- "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全诗赏析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全诗赏析
-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全诗赏析
-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全诗赏析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全诗赏析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诗赏析
-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全诗赏析
-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全诗赏析
-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全诗赏析
-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全诗赏析
-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