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全诗赏析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mò qiǎn zhī lún guī hǎi kū ,réng liú yī jiàn shè tiān sh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意思翻译、赏析
-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意思翻译、赏析
- 李益《边塞曲》赏析: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全诗赏析
-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全诗赏析
-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全诗赏析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全诗赏析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全诗赏析
-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全诗赏析
-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全诗赏析
-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全诗赏析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全诗赏析
-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全诗赏析
-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全诗赏析
-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全诗赏析
-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全诗赏析
-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全诗赏析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全诗赏析
-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全诗赏析
-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