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全诗赏析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liù yuè hé wèi xiù ,guān jiā yǐ xiū c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注释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②禾:禾苗,特指稻苗。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赏析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悯农二首》,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情事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仓”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论者往往知道诗歌语言的具体形象之美,不知道亦有概括抽象之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就好在用泛写的方式,概括了一般丰年的情事,并不以具体形象见长。此诗前二句也一样,“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揭露讽刺的时候,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事实,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了。
-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意思翻译、赏析
-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意思翻译、赏析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全诗赏析
-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全诗赏析
-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全诗赏析
-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全诗赏析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全诗赏析
-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全诗赏析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全诗赏析
-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全诗赏析
-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全诗赏析
-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全诗赏析
-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全诗赏析
-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全诗赏析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全诗赏析
-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全诗赏析
-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全诗赏析
-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全诗赏析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全诗赏析
-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