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全诗赏析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qí chàng xiàn wáng chūn lè fǔ ,jīn liáng qiáo wài yuè rú shu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前二句,写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表演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中山少男、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文见义。朱有炖的杂剧在体制上基本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经常出现合唱、轮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二人对唱等形式,并且他的剧作曲词流畅,音律和谐,着重歌舞,便于演出,所以尽管他的戏内容上无甚可取,却能广为传唱。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使我们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而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第三句是前二句的拓展。实际上本文前面说到的表演朱有炖的杂剧,至此才正式点出。春乐府,是指朱氏杂剧中点缀太平盛世的“庆贺剧”或宣扬女子守贞的“节义剧”。自宋元以来,乐府常作为词曲的别名,朱有炖的杂剧、散曲集便称《诚斋乐府》。“齐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一起进行,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最后一句笔锋一宕,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月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月如霜”令人想起苏东坡《蝶恋花·密州上元》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数语,二者都写元宵,李诗、苏词中“明月如霜”的意象实有相通处。我们不妨认为:正月十五的团圞明月是喜庆的象征。“明月如霜”的意象,正体现了“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期望人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心理。
-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意思翻译、赏析
-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意思翻译、赏析
- "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全诗赏析
-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全诗赏析
-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全诗赏析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全诗赏析
-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全诗赏析
-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全诗赏析
-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全诗赏析
-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全诗赏析
-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全诗赏析
-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全诗赏析
-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全诗赏析
-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全诗赏析
-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全诗赏析
-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全诗赏析
-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全诗赏析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全诗赏析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全诗赏析
-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