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全诗赏析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yī kàn cháng yī duàn ,hǎo qù mò huí t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西风袅袅萧瑟的秋天里,到南面的水滨旁心情凄凉的分别。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放心前去不要再回头。
注释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别:分别,别离。
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好去:放心前去。
莫:不要。
鉴赏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像“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十分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好去莫回头。”意思是说: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全诗赏析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意思翻译、赏析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意思翻译、赏析
-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全诗赏析
-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全诗赏析
- "凄凉南浦,断桥斜月"全诗赏析
-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全诗赏析
-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全诗赏析
-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全诗赏析
-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全诗赏析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全诗赏析
-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全诗赏析
-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全诗赏析
-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全诗赏析
-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全诗赏析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全诗赏析
-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全诗赏析
-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全诗赏析
-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全诗赏析
-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