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全诗意思及赏析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作品《风》,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夸张的手法以及“三”“二”“千”“万”这几个数字巧妙的组合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品原文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词句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
⑵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⑶能:能够。
⑷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⑸过:经过。
⑹斜:倾斜。
作品译文
风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创作背景
唐代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见巧。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县(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采纳。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最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意思翻译、赏析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意思翻译、赏析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全诗赏析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全诗翻译赏析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全诗赏析
- 苏轼《竹》全诗赏析
- 何人知得心中恨,空有湘江竹万竿。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意思及赏析
- 竹里馆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
- 竹里馆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
-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意思翻译、赏析
-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意思翻译、赏析
- 宋祁《竹》全诗赏析
- 宋祁《竹》全诗赏析
- 贾岛《竹》全诗赏析
-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全诗意思及赏析
- 万竿烟雨图
-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