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解释:水边轻笼着烟雾,下着蒙蒙细雨,垂杨下的渡口旁,长满了荷花和芳草。
踏莎行·闲游
宋朝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分类标签: 西湖 写景 情感 怀念 景色 夏天《踏莎行·闲游》赏析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踏莎行·闲游》创作背景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那种想见西湖又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出来。
-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意思翻译、赏析
-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意思翻译、赏析
-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全诗赏析
- “垂杨紫陌洛城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萋萋芳草忆王孙。”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天涯何处无芳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微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词
-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沙边细柳牵行色,水面轻烟画别愁。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