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解释: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近现代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分类标签: 抒怀 述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赏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 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
由此可以推断:在这种条件下,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
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 倔强、 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创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 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
-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关于“立志”的古代诗词名句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不虚美,不隐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芭蕉不展丁香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惜誓原文、翻译及赏析_贾谊古诗词
-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