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解释:心如死灰,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
自题金山画像
宋朝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分类标签: 追忆 抒情 壮志未酬《自题金山画像》译文
心如死灰,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注释
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自题金山画像》赏析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语出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整首诗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表现了东坡其人其诗特有的风格。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自题金山画像》创作背景
公元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