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解释: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
春词
唐朝 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标签: 闺怨 春天 女子《春词》译文
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
斜靠着栏杆背向鹦鹉,思忖着为什么不再回过头来?
《春词》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思量:思忖。
《春词》赏析
《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闺怨诗,前两句描写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春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后两句通过“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动态描绘,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对愁思的回应,最妙是“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结尾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这虽然是出自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联想,因为关于女性悲愁的经典语境早已确立并成为了传统。至于究竟为了何事,作者没有明说,这正是供读者体味的地方。但聪明的读者已可以猜到是伤春伤别,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此诗虽然显得比较纤巧,但也说明了作者观察人物的细致。
这首诗既写春愁,又刺春愁,对只会冥想不会寻求解脱春愁办法的人进行讽刺。另外,全诗不仅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女性自由幸福快乐的渴望与追求,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出现的隐性思考。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春词》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日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是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白居易宦途中的突然打击,使他的处境如同闺妇一般,而对这种处境的愤怒和失望却又表示得如此的委婉,正是封建士大夫们所推崇的“怨而不怒”,于是作得此诗。
-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全诗赏析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借酒消愁愁更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月明人倚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风吹草低见牛羊。”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闲花淡淡春。”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烟波江上使人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细雨骑驴入剑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小园香径独徘徊。”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花褪残红青杏小。”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