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原文及译文赏析
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
【原文】
魏明帝时,少府扬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杖吏一百 杖:__________(2)君但知南牙耳知: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件相似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
4、文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什么?
答案:
1、(1) 用杖打(2)管理
2、杨阜大怒,打了小吏一百杖,数落他说:”国家不和大臣一起守秘密,反而和小吏一起守秘密吗?”魏明帝就更加害怕杨阜了。
3、魏明帝。在这件事上,他能听取杨阜的正确意见;而唐太宗则用了简单的方法。
4、不出名的人也有对的时候,再伟大的人也有错的地方,我们应正确看问题。
【译文】
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时候,官职为少府的扬阜上奏,想要把后宫中一直未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遣送回家,以开源节流。于是找来御府办事人员问后宫有多少人。那个小官员因为固守律令,所以对他说:“这是绝密的,不能泄露出去。”扬阜十分生气,把那个小官责打了一百杖,教训他说:“朝廷对我们这些重要大臣还没这样保密那样保密的,到你这倒成秘密了?”皇帝听闻后对扬阜更家忌惮了。而唐朝的时候,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 窦德素,最近北门开展了什么工程。窦德素把此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大怒,跟房玄龄他们说:“你们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北门那么点大的事,关你们什么事?”于是房玄龄等人拜谢后退下。 魏明帝和唐太宗自然不能比,但是看他们一个责骂房玄龄等人的言语,一个忌惮扬阜的事,也差不太多。所以圣贤君主的一句话,就会为后世所效仿。可惜啊!《魏史》里写道:“臣下的忠直劝戒,皇帝虽然不能都采纳,但是毕竟也应该容忍。这样的话,虽然不是圣君,但至少也可以拥有作为一个皇帝的气量了。”
- 《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 臣工原文_《臣工》拼音注释和译文_臣工赏析
- 《今者臣来》原文及译文赏析
- 《农臣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臣闻地广者粟多》原文及译文赏析
-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译文赏析
- 《唐太宗吞蝗》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
- “帝与辅臣言及朝士有交相奏荐者”原文及译文赏析
- “阎鼎,字台臣,天水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 “胡晋臣,字子远”原文及译文解析
- “赵善俊,字俊臣”原文及译文解析
-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及译文赏析
- 左传全集《楚商臣弑君》原文赏析与注解
- 寄橙与献臣
-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 《新五代史·梁臣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赏析
- 管子七主七臣全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