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火勃}《望江南·城上角吹动薜萝烟》夫妻两地相思离愁词
望江南 徐{火勃}
城上角,吹动薜萝烟。别意难忘灯下约,归期空向梦中传。消息杳如年。
孤馆客,今夕不成眠。万井寒砧敲夜月,数声黄叶坠秋天。人在碧云边。
“一样相思,两地离愁”,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这首词的最好概括。此词分别从夫妻双方着笔,抒写了丈夫羁旅在外而引发的两地相思离愁。
丈夫远游他乡,闺中人在操持家务的同时,往往把对丈夫的思念、期盼其早日归来作为她精神生活的全部。词的上片,从闺中思妇入笔,抒写了她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城上角,吹动薜萝烟”,黄昏城上的号角声声,吹动了攀援屋壁的薜荔和女萝。黄昏是万物归巢的时间,面对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所说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景象,闺中人难免会生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思念和感慨。“薜荔”,又名兔丝,《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即以“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之句表达丈夫别后,思妇孤独无依的思念之情。此词化用了这一诗意,把这看似寻常的景物,赋予了极不寻常的特定意义,因而饱含着女主人公几多依恋,几多哀愁!或许丈夫别前,曾与她在灯下定下了归还的日期,然而归期已至,伊人仍踪迹全无,这怎不令她魂牵梦萦。“归期空向梦中传”中的“空”字,形象传示出闺中人那不断盼归又不断失望的复杂心情。一次次在梦中仿佛见到了相见欢的一幕,醒来之后方知是黄粱一梦,如此,有多少次希望,就有多少次失望,思如流水,情何以堪!“消息杳如年”,本来离别之后,希望对方音信频传,但由于现实空间的阻隔,书信杳无,这更使得女主人公陷入无尽的离别相思之中。
下片从远在异乡的游子入手,抒写了他对家乡妻子的思念。“孤馆客”二句,平平道来,描写了男主人公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以及为思念亲人夜不成寐的情状。“今夕”二字,说明在闺中人念远盼归之时,男主人公亦在远方望乡思念着她,夫妻之情深,相思之意切,皆浓缩在这二字之中。紧接着的“万井寒砧敲夜月,数声黄叶坠秋天”二句,是男主人公夜不成寐的所闻所见。“寒砧”,指寒秋的捣衣声。寒秋月夜捣衣声随处传来,这很自然令人记起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著名诗句。那此起彼伏的捣衣声,使人不禁想起家乡的闺中人也正忙于为自己捣衣远寄。如果说,万井捣衣声是远处传来的特有“秋声”的话,那么,黄叶飘落声则是寂静窗前传来的特有“秋籁”,一远一近,一大一细,组合成一曲别具韵致的秋天协奏曲。秋节已至,人不能归,怎不令人心悲,令人神伤!末句“人在碧云边”,在全词结构中起到了回应上片的重要作用,是对“消息杳如年”的委婉解释。“碧云”,在此比喻远方,柳永《倾杯》词曾说:“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此处暗用柳词词意,将相对独立的上下两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作者在词的结构艺术上独运的匠心。
此词写夫妇两地相思之情,真挚感人,在意境的创造上也颇为别致,尤其是下片的“寒砧敲夜月”、“黄叶坠秋天”、“人在碧云边”,给人以一种空灵摇曳之感。在语言上,词人又极注重用语的精确与音韵的清丽和谐。清代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评此词“清脆可诵”,大概是就这些特色所作出的恰切评论。
- 徐使君分新火
- 薜萝烟里高低路,杨柳风前去住人。
- 泉水带冰寒溜涩,薜萝新雨曙烟腥。
- 汉川城上角三呼,扈跸防边列万夫。
- 望江南(其一)答徐守韵
- 风骨独立徐青藤——读徐渭词
- 欲结茅庵共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 蝶恋花.改徐冠卿词
- 徐氏哀词代作
- 凤箫吟·锁离愁原文_《凤箫吟·锁离愁》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凤箫吟·锁离愁赏析_古词
-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 欣欣夏木长,寂寂晚烟徐。
- 望江南·梳洗罢原文_《望江南·梳洗罢》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望江南·梳洗罢赏析_古词
- 望江南·天上月原文_《望江南·天上月》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望江南·天上月赏析_古词
- 王勃的诗,王勃简介,王勃的资料
- 羌管莫吹动,风月正相知。
- 《致徐小淑绝命词》鉴赏
- 村烟和海雾,舟火乱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