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全诗赏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jun1 kàn liù fú nán cháo shì ,lǎo mù hán yún mǎn gù ch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注释⑴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为六朝故都。⑵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⑶老木:枯老的树木。’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全诗赏析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全诗赏析
-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全诗赏析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全诗赏析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全诗赏析
-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全诗赏析
-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全诗赏析
-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全诗赏析
-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全诗赏析
-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全诗赏析
- "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全诗赏析
-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全诗赏析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全诗赏析
-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全诗赏析
-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全诗赏析
-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全诗赏析
-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全诗赏析
-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全诗赏析
-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全诗赏析
-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