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全诗赏析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shēn gōng táo lǐ wú rén wèn ,jiù ài yù yán jīn zì hèn 。míng fēi liú zài liǎng méi chóu ,wàn gǔ chūn shān pín bú jì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声,报道了霜天的降临,照君就是在这揪心的悲秋时节出塞的。“琵琶肠断”两句,是悬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后代传说,昭君戎装骑马,手抱琵琶,一路弹奏着思归的曲调,则更把昭君的形象诗意化了。“紫台”,即紫宫,指长安宫廷。
诗人思想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下片,过片两句说昭君当初寂寞宫中,无人过问,直到决定嫁给呼韩邪单于。“旧爱”句言昭君一向顾惜自己的美艳容颜。“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引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因此而致远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颜”也。元好问不像前代诗人或后世戏剧家那样。停留在同情和怨愤的情调,而是透过一层,把目光转向那些没有出塞、因而也不被后代诗人注意的千百宫女。言“深宫桃李”,自不只谓昭君一人,不妨理解为:广大闭锁深宫的女子,虽然艳如桃李,却只能空自凋谢。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她们只能伴随着迟迟钟鼓、耿耿星河,终此一生。她们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样可悲。结尾两句,词人笔锋又转。从黛青的远山,想到昭君含愁蹙恨的双眉;因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昭君就成为当时及后代所有宫女的代表,“万古春山颦不尽”,揭示了昭君悲愤之深,也揭示了这种悲剧的历史延续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一个汉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个王昭君,他凭着诗人的直觉意识到,宫女的悲剧乃是封建专制王朝的一种社会病,后人复哀后人,此恨绵绵,有如万古春山。
词作的艺术成就,是得力于作者对历史的宏观把握和深刻透视。从表现来看,作者深广的忧愤和沉重的悲凉,并不靠夸张的叫嚣和慨叹,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这些词的传统意象表现出来的。浏亮宛转的音节,却能造成沉郁顿挫的氛围;绮丽温润的字面,却能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谓寓刚健于婀娜,变温婉成悲凉。
- 《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赏析
-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全诗赏析
-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全诗赏析
-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全诗赏析
-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全诗赏析
-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全诗赏析
-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全诗赏析
-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全诗赏析
-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全诗赏析
-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全诗赏析
- "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全诗赏析
-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全诗赏析
-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全诗赏析
-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全诗赏析
-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全诗赏析
-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全诗赏析
- "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全诗赏析
-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全诗赏析
-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全诗赏析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