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指纤纤嫩剥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轻笼。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憁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标签: 写人 抒情 同情《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译文
华美的大厅里正举行高雅的宴集,乍弹朱弦刚刚进入弹奏第一章。轻轻地拢,慢慢地捻,纤长的细指犹如嫩葱。
拨头抑郁低落,带着愁怨的花月自有无限意。舞女身姿轻灵美好,倚着檀槽弹不成一首曲子。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注释
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画堂雅宴:在彩绘厅堂举行歌舞宴集。
朱弦:华美琵琶之弦。抹:琵琶弹奏手法,一抹即乍弹。入遍:初始弹奏第一章。遍,曲调中的一解,即一章。
捻:搓。拢:抚。均为弹奏琵琶的手法。
“玉指”句:谓琵琶女的手指细嫩如葱白。
拨头:舞蹈名。憁利,失意的样子。
红粉轻盈:指舞女轻灵美好。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白粉。代指美女:
香檀:即檀槽,弦乐器架弦之架。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赏析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琵琶女容貌之美丽及弹奏技艺之高超,下片进一步渲染她弹奏技艺之高超及所达到的演奏效果,作品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对歌女的同情。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歌舞筵席上侑洒佐欢的歌女形象。她琴艺高超,琴曲哀怨动人。作品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对歌女的同情。
上片点明宴会在宽敞的画阁里进行,其后进入正题,写到女子弹奏琵琶的技巧。大概作者明知描写琵琶演奏不可能超越白居易的《琵琶行》,所以干脆把《琵琶行》里“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成句搬移到词中,反倒显得朴素真切。欣赏琵琶的人,不可能不同时欣赏弹奏者高超的技巧,于是作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子的手上,干脆又把自居易的“十指剥春葱”挪移过来,于是翻新成了另一个完美的琵琶女。这种移花接木的效果,往往比自出机杼更有神趣。
下片刻意点明女子弹奏的曲子是《拨头》,其中妙处,今人可能无法知晓,因为这支曲子已经失传了。然而作者之所以要明言曲名,定有他的深意,这种深意随后的描写中显露无遗,先是出现了“怨月愁花无限意”的幽怨哀愁,而且是面对皎月和鲜花产生的愁怨,表明女子的弹奏一定触动犷她内心的隐痛,她是把自己想象成了皎月和鲜花,其晶莹娇美本该得到尊重和欣赏,如今却沦落到为人佐酒的卑贱地步,其中的“无限意”怕是无人理解。作者似乎隐隐感到了女子情绪的变化,所以对这位“红粉轻盈”的美女为什么突然停止弹奏产生了极大的疑问,这种疑问他没有道破,留给读者去细细体会,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才是这首词成功的设计。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仁宗天圣(1023-1032年)末年,是作者年轻时期的作品。作者时任西京留守推官,这首词写的是一次宴会上女子演奏琵琶的场景。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寿君双玉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善若水。”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魂牵梦萦。”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菩萨蛮·玉盘寸断葱芽嫩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天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当初聚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昊天罔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与谁同坐。”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在空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何以解忧?”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