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苏轼词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47:43阅读:0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 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 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 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 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 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 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 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 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 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 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 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 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 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 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猜你喜欢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名句鉴赏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全诗赏析
-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苏轼词翻译赏析
-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原文_《卜算子·见也如何暮》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卜算子·见也如何暮赏析_古词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苏轼词翻译赏析
- 浣溪沙苏轼_苏轼浣溪沙词赏析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苏轼词翻译赏析
- 感遇·幽人归独卧原文_《感遇·幽人归独卧》拼音注释和译文
- 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翻译_注释_赏析
-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往来成白首,旦暮见青山。
-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赏析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词名篇鉴赏
- 东风万物新,独未到幽人。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词赏析:缺月挂疏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