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时然后言①,真默者存。理然后默②,至言之实③。予欲无言,惟圣人能。余皆数穷④,以默自惩。有喙三尺,而学喑哑⑤。规以自藏⑥,物不我假⑦。智如挈瓶⑧,静如持城⑨。其中铿鈜⑩,万物震惊。酒见于面,病见于脉。眼有否臧(11),口无青白(12)。欲息子言,当息子机(13)。一庵虚白(14),天地同归。
【注释】
①时然后言:《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刘宝楠《论语正义》:“时谓时当言也。”
②理:合乎道理。
③至言:至理之言。
④数:命运。
⑤喑哑:口不能言。
⑥规:规劝。自藏:隐藏自己。
⑦假:凭借。
⑧挈瓶:比喻知识浅薄。《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礼也。”谓虽有汲水的知识,亦能谨守其汲器,不借给别人。后以挈瓶比喻知识浅薄。
⑨持城:守城。
⑩铿(keng)鈸(hong):象声词。如鼓钟相杂的声音。
(11)否(pi)臧(zang):否,恶。臧,善。这里引申为品评,褒贬。
(12)青白:指青白眼。眼睛青色,其旁白色。正视则见青色,斜视则见白色。晋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相视,见自己尊重的人,则以青眼相视。这里是活用典故,把青白眼用到口上来了。意谓口中不褒贬、品评别人。
(13)机: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
(14)虚白:《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司马(彪)云:‘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后常简称为虚白,用以形容清静的心境。
【译文】
当时该说过后再说,真正沉默的人才能保存自己。合乎道理然后沉默,才能有至理之言。我想不说话,只有圣人能做到这一点。我等都处于厄运,用沉默来惩戒自己。虽然有口,却学哑巴。以藏身来规劝自己,外物不能为我凭借。知识很浅薄,安静如守城一样。有时发出声来,使万物都震惊。喝酒表现在脸面上,有病表现在脉博上。眼里能看出善恶,口里却不说好坏。欲想停止说话,应当平息说话的动机。要保持清静的心境,融和到天地之中去。
- 《金幼孜·默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戴表元·逊斋铭为简池刘氏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张元干·山桂庵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林弼·拙庵铭为中书徐德敬题》原文注释与译文
- 《袁甫·励志铭赠朱冠之》原文注释与译文
- 《黄帝·金人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张载·西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陈亮·耘斋铭为剡中任氏兄弟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傅巽·笔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周瑛·屏风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包恢·笔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朱彝尊·城砚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张以宁·远斋铭为焦仲和摄守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陈基·缓轩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胡居仁·进学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郭钰·席门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何乔新·砚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胡助·尚志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林弼·深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 《陈造·蛰室铭》原文注释与译文